碎碎念
关于我
Overview
mbti 可能为 INTP,但是个人认为并非典型,有些时候会展现出 INTJ 、INFP 或 ENTP 的特性,可能由于某些外在因素仍然处于动荡期。九型人格为 5w4,tritype 541,荣格八维排序大致为 。
总体来说,在感情之外,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,核心驱动力并非是世俗的成功,多数情况是自己感兴趣的事,或是想要逃离某个环境,喜欢用逻辑和分析来解决问题,对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充满兴趣。自认为非常独立,不喜欢被束缚或依赖他人,也不喜欢束缚他人,必须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得出结论,而不是直接接受他人的观点。我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,思考人生的意义、宇宙的奥秘或抽象的理论,倾向于探索深层次的问题(对本质的追寻),而不是停留在表面,社交活动会让我感到疲惫。
由于 4 型翼型的影响,自认为具有一定独特的审美观,并且在感情中常常会抛弃理性(可能是 Fi 高的表现)。
Tritype 中的 1 型表示我拥有一定的 完美主义 倾向,但多数是针对自我而言,而非他人。我自认为拥有一套不同于世俗的道德标准和原则,不管他人如何,我都希望尽量遵守。同时会对社会不公或不符合逻辑的现象感到不满,但随着逐渐长大,这种感觉渐渐消失了(可能是更关注于自我)。
我信奉理解至上,并且愿意去理解他人。因此我总是对事不对人,我认为一个人的动机和心理比行动更加重要(论心不论迹,因为人是有限的),无论对方做过什么伤害我的事(触犯原则除外),只要我得知其对应的动机(如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),便足以使我改观。
Defects
自我及他人观察得出的缺点和缺陷。
严重的述情障碍和情感隔离:过度理性,习惯使用理性压抑情感。难以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(根据我的观察和理解,本质上可能是由于不信任他人)。
过度内省、行动力不足:喜欢深入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导致瘫痪,难以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,并且由于完美主义的缘故,会因为重要的人或事自我批评。
恐惧型依恋,高功能边缘性人格障碍:进入亲密关系前的逃避和进入之后的焦虑,以及日常人际交往没有体现出的 BPD,自我认为并非十分严重,因为理性仍然会保持工作,仍然会有一定的情感隔离。
疏离与回避:常常觉得与他人过于遥远,实际上是因为要求太高,因为总是渴望深度链接而非浅层的交流;不喜欢冲突,会进行回避和情感隔离。
理性与感性的强烈冲突:情感隔离往往并不能总是起作用,在感情中总是会打架,内耗严重,导致动作变形,破坏关系。
虚无主义:可能是 INTP 的通病了,小点的时候以为自己是抑郁,后来才发现是虚无;但我还是相信爱是拯救虚无的灵丹妙药。
关于爱
我想我会永远认同,爱总是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,人在世间需要永远追寻爱,我也会永远信奉爱。
为什么我更信奉一见钟情
一见钟情直接基于本能和直觉,这种感情带有强烈的浪漫色彩,符合我的(艺术)审美。相对于日久生情,我认为一见钟情更能保持关系的长久,并且前者在我的观念中是站不脚的,倘若陪在你身边的是另一个条件(外貌性格等)相似的人,你是否也会因为日久生情喜欢上他?这不符合我对于爱 唯一性,绝对性 的观念。
一见钟情喜欢的是这个人,而非日久生情当中这个人的特征,可以说是顺序不同,前者是我先喜欢你这个人,再有欲望去探索和了解你,从而更加喜欢(仅对我而言,我并不对一见钟情的对象本身抱任何的期待和要求,如她必须是什么学历,不能有纹身,年龄多大等),而后者是因为先了解,喜欢这个人的特质,再喜欢上这个人本身。
一见钟情往往并不知道喜欢的原因,如果因为一个人的外貌喜欢上她,可总有一天她的容颜终将逝去;如果因为一个人的金钱喜欢上她,金钱也可能转瞬即逝;而不知原因的吸引才能长久维持(实际上更多的还是人品与道德)。
而爱,不仅仅是接受好的一面,同时也一定要接纳不好的一面,此时日久生情就有点权衡利弊的意味。对我而言,一见钟情就是先全盘接纳对方的任何模样,不作太多预设(否则我可以认为是自恋外溢),真真 正正地喜欢这个人本身。
什么是喜欢/爱
仅对(恋)人而言,我的喜欢和爱似乎区别不大(比较极端,要不然丝毫不显露,既然决定表达,就尽量不要克制。可能因为 BPD 的原因吧),因此下面以爱统称。
爱是复杂多变的,每个人的爱都是不同的,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,导致爱的表现和给予方式不同,但总体来说,爱是积极的东西,让人感到 稳定和安心,爱拥有强大的生命力,对我而言,只要背后有爱,那我便可以面对一切。
爱是看见,看见对方的心和灵魂,看见对方的脆弱,看见对方的受伤,看见对方一切美好的品质,看见对方的阴暗。
爱是脆弱的链接(并非力量,这样与发情的动物有何异?自我物化,将一切衡量出价值,择优而取,侮辱了爱),爱是心疼,爱是理解。
爱是需要,不是因为我需要你我才爱你,而是因为我爱你,我才需要你。正是因为我爱你,我才离不开你。我需要你,同时我也做好了被你需要的准备。
爱是接纳,接纳对方一切模样;爱是奉献,甘之如饴的付出。
爱是无我,爱是忘我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爱是唯一,爱是特殊,爱是至高。
爱是无条件,爱是我不知道为什么爱你,不是因为你的美貌,你的性格,你的家境(但是这些东西可以用喜欢形容),但我就是爱你。
爱是我在宇宙漂泊的锚点。
爱是自由。
最后,引用拉康的一句话:
爱是给出你所没有的东西。而给出你有的,那只是开派对,不是爱。
爱是给出你的匮乏,给出你存在最深处的核心,给出你所保护和隐藏的东西,给出你的脆弱,给出你的真实。
我要用很喜欢的一首诗来诠释这句话——《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》
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
我给你瘦落的街道、绝望的落日、荒郊的月亮。
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。
我给你我已死去的祖辈,后人们用大理石祭奠的先魂
我父亲的父亲,阵亡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边境,两颗子弹射穿了他的胸膛,死的时候蓄着胡子,尸体被士兵们用牛皮裹起;
我母亲的祖父——那年才二十四岁——在秘鲁率领三百人冲锋,如今都成了消失的马背上的亡魂。
我给你我的书中所能蕴含的一切悟力,以及我生活中所能有的 男子气概和幽默。
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。
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——不营字造句,不和梦交易,不被时间、欢乐和逆境触动 的核心。
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。
我给你关于你生命的诠释,关于你自己的理论,你的真实而惊人的存在。
我给你我的寂寞、我的黑暗、我心的饥渴;我试图用困惑、危险、失败来打动你。
什么不是爱
我其实说不清楚什么是爱,但可以从反面思考一下,什么不是爱呢?
背叛、利用、控制、忽视。
行动更重要还是心更重要
在一段关系中,对我而言,行动更重要,因为只有行动才能一定程度表现出我的爱,心这种东西,看不见摸不着,除了行动就是语言,而语言太轻薄和虚伪了。
而对对方而言,心更重要,我不指望对方能做出什么,但是一定要告诉我她的爱她的意愿。有了爱才能跨越一切艰难困苦。
亲密关系的核心
我始终追寻一段自由(此自由非彼自由)平等的关系,其中的核心我认为是
真诚、尊重、包容、温柔
同时,虽然爱是无条件的,但是关系并不是,关系是相互的,如此才能长久。单方面的爱,终究会枯竭。
经历过一 段关系后,我发现由于人是有限的,以上核心往往不是总能做到,因此再加几点
沟通、解决问题、走下去的决心
不管如何,双方一定要能相互沟通,彻头彻尾地解决问题,达成对对方的理解,以后也不会再旧事重提。即使现在因为一些因素解决不了,但有走下去的决心,才能保证以后。
同时,人心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,只有你拥有这种决心,才配得上爱。这像一种心理暗示,当你失去了决心,那任何事都会成为你放弃的理由,可爱就是无理由的,因此,一定要有走下去的决心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,再加一点,成熟。
幼稚的人之间是不存在真正的爱的,如果对爱本身没有思考,那他永远也不会了解爱。并非人云亦云的跟随,从网络中随机挑选顺眼的表述,而是真真切切地对爱有思考和体会。因此真正的爱要在追逐爱的过程中发现,因为爱而获得成长,在成长中获得真正的爱。
合适与否
我并不理解什么叫合适不合适,以后再写吧。
对我而言,人 (几乎)和任何人都可以很开心(比如和陌生人的一些经历),那为什么和那个人就不行,所谓不合适到底是哪里不合适,到底是对方的问题,还是你在亲密关系中的问题,这是每个人的课题。
还记得每个人刚开始认识的模样吗,我理解那并非完完全全真实的对方,但这说明了几乎每个人都有能力让任何一个人开心。除了对方用尽心力,你对对方抱有的善意也是美好体验的关键所在。
唯一不合适就是,对方经过权衡利弊,觉得没有必要再和你来 往,所说的借口。人类大多是卑贱,不经思考的,凡唾手可得的都是一文不值的。
对爱的探索,实质上是对“人何以为人”的永恒追问
人类在爱中实现双重觉醒——通过他者之眼看见自己的灵魂轮廓,又在自我投射中确认存在的独特性。正如萨特所言,爱是主体间性最激烈的角力场,我们在凝视与被凝视的辩证中完成自我建构。
从动物性的欲望被转化为精神契约,爱是超越本能的升华。
爱与自由
曾经总是认为爱与自由相互冲突,并自诩可以为了爱而放弃自由。但现在才发现,自由是最大程度的保全自我,除了自身对世界坚韧的反抗,只有爱可以做到。
记一段关系
有时仍然会感到恶心,对曾经如此全心全意、毫无保留的对待和相信对方感到耻辱和愤怒,并非仇恨对方,而是不能原谅自己,曾经是如此的弱小和愚蠢。第一次觉得引以为傲的记忆力是如此的恶心,曾经的美好是多么的虚假和低劣。
2024 年 7 月,对一位女孩(下称 h) 一见钟情。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与内耗决定结识对方。期间我的心理完全符合上述 关于爱 章节的描述(我自认为问心无愧),并且拥有走下去的决心和勇气(不多就是了),只可惜结果并不如人所愿。然而我并不能 自洽 地接受,主观上来说,Fi 认为我受到了巨大的伤害(BPD 特征?),同时 Ti 又表示可以理解对方,但是丝毫理不清为什么会发展成如此地步,故在此记录分析供后续参考。
虽然不愿意承认,时至今日我仍然还是喜欢对方,并在短时间内无法忘记,但其终将枯竭。
下文不评价对错,因为 人是有限的,我们只能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。
双方区别
h 的 mbti 为 ENFP,典型的 ENFP 八维排序为 Ne Fi Te Si,主导功能为 Ne,辅助功能为 Fi。然而 Fi 是个千人千面的东西,完全 不能被 Ti 所分析和解构。因而于我而言,越强烈地想了解(习惯性使用 Ti 去理解)h,就越理解不了。同时我的 Ne 功能生效,导致我有些混乱,可能是因为数据不足吧,分析不出来所以然(这里的分析是 INTP 的主导功能 Ti,是被动分析而非主动)。
h 对我而言,实际上是一张白纸,因为我不了解 h 是怎样的人,因此留白等待通过 h 的言行“上色”和“作画”,当然这一步是充满期待的,并非“暴力性”的期待,如前文所述,我接纳 h 的一切的特质,不分好坏。(实际上我认为这就是人的可爱之处,从一张白纸到五颜六色的画,包含了积极和消极,美好与阴暗,这才显得人们生动可爱。然而我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,不能去了解所有人,因此只愿意去了解对我重要或者感兴趣的人。)
Ti 与 Fi 的冲突更多地体现在,对于 Ti,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,包括自我,而对于 Fi,自我是最重要的。前者会将双方都考虑进来,而后者往往只考虑自我(是否过于片面?)。这可能导致了某些观念的不同从而影响了我们之间的关系。
同时我的 Fi 也很高,而 Fi 与 Fi 之间又是不同的,导致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办。
我所观察到的 h
客观分析,并非指责。
先说世俗意义上的优点吧:
- 活泼阳光,我一向喜欢这样的人;
- 本质善良温柔,同上;
- 勇敢独立,同上;
- 真实,我爱真实。
其他特质:
- 高自尊但是低自信,如总说自己学历能力不好(实际上我完全不在意这些)等;
- 内心渴望纯爱但是害怕受伤,隐隐约约的感觉,不能确定;
- 些许伤感夹杂在对外的抽象之中,似乎在掩盖什么;
- 有些微野心,但多数知足常乐;
- 自我,我也是很自我的人;
- 缺乏思考。
记录完下面的事件后回头想想可能最关键的是 回避型特质:
- 避免承担责任,如承诺,回答某些关键性问题时总是不置可否已读不回等,逃避解决感情问题,回避邀约,但是不明确拒绝;
- 害怕被指责(总是觉得被指责,而没有看到我的想法和受伤,可我实际并没有恶意,因此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),经常感到压力等;
- 忽冷忽热,忽视对方;
- 总是能合理化自己的行为(这点很正常,我也经常这样,但关键在于理由在他人看来是否合乎逻辑),不能理解别人的痛苦;
- 高自尊低自信(前文感受),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(推断),因此甚至可能会从多个人的身上汲取“爱”(不知道是不是,我前女友是这样的,是人是鬼都能暧昧,写到这里已经生理性的反胃了);
- 认为自己是受害者(挺正常吧),可其实一段关系中,往往 双方都是受害者。
情绪上头时,对 h 的喜欢就转换为了恨,我真的认为 h 是多么的 自私 和 愚蠢。不愿承担责任我理解,总是觉得被指责我理解,总是有借口我理解,言行不一致我也理解,这些表现可能就是因为害怕受伤。可为什么不能理解我?我也害怕受伤,害怕的要死。我也受伤了,为什么看不到呢?难道我的伤口是捆绑你的枷锁? 冷静下来为什么不能好好沟通,甚至逃避问题我也能理解,可我这么多次想要沟通问题,一次都没有成功。为什么不能稍稍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一下。
当然这实际上是受伤过后的防御机制,或许就是控诉吧,才会给 h 这么多压力。
冷静下来后,又觉得其实也没什么,可能是因为受过伤吧,我理解,我理解就可以原谅一切,可我越来越不知道 h 到底是什么样的,心里怎么想。
我所观察到的我
稳定的幸福了一小段时间,之后全是焦虑与痛苦,认知混乱,理性与感性强烈冲突,内耗失眠严重。
发现了自己的 BPD 倾向。
是否用力过猛我不确定。
完美主义倾向与过度自省导致对内攻击,进而展现出自毁和他毁倾向,对外攻击。
强烈需要确定性的东西,对悬而未决的事物感到焦虑。
精疲力尽,没有精力做其他事情。